11月1日晚上八点左右,天通苑北二区因疫情原因实行临时控制,小区内有一名员工,实行了核酸检测。从1日晚7点多开始,小区封闭,“只进不出”,现场测核酸检测工作已经开始,并表示小区内有大量人员需要陆续完成检测。这已经不是天通苑第一次遭受疫情了,为何天通苑社区疫情总是复燃?
作为“巨无霸”社区,它代表着超大城市的缩影,也突显了抗击疫情斗争中基层治理的诸多难题。天通苑疫情反复确实有迹可循。
一、人员短缺尽管位于北京郊区昌平区,但是由于邻近地铁和大量出租房源,天通苑成为北京外来人口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根据统计,在昌平常住人口188.9万人中,回天地区(回龙观,天通苑)约为86.3万人。天通苑共有16个分区,645幢建筑,常住人口接近50万。
天通苑被誉为“睡城”,职住分家。昌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高德地图大数据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回天地区就业人群就业半径在10公里以上,工作地点遍及主城区。
作为例子,天通苑北街街道,辖9个社区、常住居民户数在5000户左右的超大型社区6个,仅天通北苑第一社区就有5806户常住户。而支部,居委会工作人员只有9名,即一名工作人员平均服务645个,居民2564个,显然人手不足。
二、人少事多在天通苑,带着“昌平义工”红袖章的志愿者中,大多数都是各社区中年龄偏大的居民和保安。一名居民委员会巡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退休的大爷大妈平时都会为社区做义工,但是在疫情爆发期间实际上更容易成为被传染的对象。
天通苑社区的一些公益机构也针对志愿者数量少、年龄偏大等问题,开始通过网络在青年居民中招募志愿者。
三、业主有限参与为降低感染几率,居民们都在家里“呆”了起来。
以目前社区的基层组织结构来看,要做到面面俱到,这是很难的,社会工作者很少,光靠居委会的力量还不够。
对于天通苑这种租户多,人员密集的社区,业主仍应是小区的第一责任人,业主应以租户为代表,参与小区的组织管理。根据当前政府防疫工作文件,并未将动员业主力量放在重要地位,只重视居委会的工作。事实上,为了做好防疫工作,政府应提倡更多业主参与社区管理。
社区的防控是每个居民都应该积极参与的,大量密集的人群更容易传播疾病,所以防控人数要增加,人群密度要控制好,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遵守防控规则,最大程度的降低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