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6日,西安确认我国首例感染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本土病例以来,不到两周时间内,我国多地已报告了多达10种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7月17日,成都通报,最新一轮疫情基因测序分析,感染者感染的是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A.2.12.1,在国内本土疫情数据库中尚未发现同源序列。
在甘肃兰州最新一轮疫情中,监测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BA.2.38,该变异株也是BA.2变异株的分支,近期在印度流行。
中国本土监测到的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还包括上海、天津和青岛报告的BA.5.2.1变异株;广州、佛山和北海报告的BA.2.3变异株;广东、上海和临沂报告的BA.2.2变异株;西安报告的BA.5.2变异株;大连报告的BA.5变异株以及天津报告的BA.2和BA.4变异株;珠海报告的BA.5.1变异株。
值得关注的是,以上所有的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都为境外流行的毒株输入我国的。
从BA.1到BA.5,是否数字越大病毒传播力越厉害?
那么,从BA.1、BA.2到BA.4、BA.5,真的是数字越大、传播力越厉害?专家告诉记者,BA.5比BA.1具有更多的突变,但数字的大小与病毒的感染力不能完全划等号,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从现有证据看,BA.5的传播力是最强的。
如果以传染病的基本繁殖数(R0)来衡量传染性,在人们没有取得免疫力的情况下,早期传播的新冠祖先株R0值约为3.3,德尔塔变异株的R0值约5.1,奥密克戎BA.1的R0值约为9.5,奥密克戎BA.2的R0值约为13.3,BA.4/5的R0值可能达到18.6。”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感染预防和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高晓东对记者说。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与以往的变异株相比,BA.4和BA.5变异株的传播力明显增强。具体表现包括:一是潜伏期明显缩短,也就是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导致感染者呈现阳性,具有更强的往外传播病毒的能力;二是日本、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显示,在没有干扰或者很少有公共卫生措施干预的情况下,其传播系数R0值达到了18,具有很高的传播速度。在欧洲一些国家以及美国,BA.5变异株已经取代了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分支,成为优势毒株。
高晓东向记者强调了一个关键细节,即BA.4/5的R0值可能达到18.6的前提是“在人们没有取得免疫力的情况下”,这里的“免疫力”更多可以理解为“免疫能力”,包括不戴口罩、不做任何防护、不保持社交距离、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等。换言之,当人们在不做任何防护的情况下,BA.4/5的R0值可能达到18.6。“而当前,这个情况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因为大部分人都佩戴口罩,注意防护。这点也再度提示我们,坚持传统防护手段、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性、必要性。”高晓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