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是人和动物身体的“指挥中心”,也是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失败了,抵抗系统就会崩溃,生命就会消亡。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病原微生物有一种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特殊嗜好,我们称之为嗜神经病原体。该类病原种类繁多,对人类和动物进行健康发展危害社会巨大。
据统计,近年来,约50%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会导致人和动物患脑炎或严重的神经症状,其中近80%又属于人兽共患传染病。随着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变化,具有嗜神经性并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的病原体种类日益增多,嗜神经性病原体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6月2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项目“重要神经嗜性人兽共患病免疫与致病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和突破,在狂犬病病毒入侵受体的发掘、乙型脑炎病毒和寨卡病毒等蚊媒病传播机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以狂犬病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神经嗜性病毒为模型,深入探究其致病与免疫机制,不仅可以为狂犬病、乙型脑炎等神经嗜性人兽共患病的药物设计及源头防控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可以为其他神经嗜性人兽共患病的研究提供重要借鉴。
狂犬病是一种古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上致死率几乎为100%,目前仍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这项工程的重要进展给狂犬病治疗带来了希望,但要彻底解决狂犬病治疗这一世界难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狂犬病致病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探索将是本项目管理团队以及未来的主攻方向。在后期,研究小组将寻找新陈代谢和神经损伤修复方面的突破,以找到狂犬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同时将狂犬病从中枢神经系统移除。
项目组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狂犬病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分布特征、遗传进化和优势基因型转化等流行特征在中国正在发生变化,掌握这些人畜共患疾病的流行传播规律对疾病的源头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总之,神经嗜性人兽共患病种类繁多、危害巨大,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需要我们围绕这一国家重大需求和重要领域,针对新的科学问题,持续深入开展研究,为此类疫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