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层层加码与动态清零相悖,被通报过度防疫后,多地整改!

发布时间:2022-11-07 19:05:00 0 次浏览
关键词: 疫情防控 层层加码

最近,网上关于放弃“动态清零”的一些言论又开始泛起,甚至有人将疫情防控中个别地区“层层加码”带来的问题,归罪于“动态清零”,反对继续坚持这一方针。

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态势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11月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同时鲜明提出要防止简单化、“一刀切”等问题,坚决整治“层层加码”。

一场发布会,传递出清晰的信号:“动态清零”不变,“层层加码”要纠。

可能仍有人会感到疑惑:一些地方“层层加码”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难不成“层层加码”就是“动态清零”造成的吗?

恰恰相反,“动态清零”和“层层加码”势不两立,要想“动态清零”可持续,就必须严肃、彻底、重拳清理“层层加码”。

一些地方对“动态清零”理解有偏差,在防疫过程中私自搞了不少“土围子”,比如隔离场所收费,随意以静默、封城代替管控,用赋码、弹窗的形式限制人员出行等。这些做法,既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提高了全社会的防疫成本,又严重干扰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动态清零”大局。

实事求是地说,疫情这几年大家都很难。但不能因为难,就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疫规定。“层层加码”的现象之所以频频上演、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干部自身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防疫工作中,一些干部只要“短平快”,出于不正确的政绩观,简单加压群众、对付上级。

“层层加码”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极端负责,实际上却是缺乏担当的体现,是懒政怠政的表现,既没有把中央的政策吃透做好,也没有把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

过犹不及不可法,因噎废食不可取。

个别地方“层层加码”带来的恐慌和社会心理问题,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甚至并不比病毒小。尤其越到基层,“土政策”越是直接影响群众生活与利益。所以,“动态清零”需要紧紧围绕科学防疫、精准防疫展开,并非动静越大、手段越严,防疫效果就越好。防疫的目的绝不是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而是要精准防住病毒,切不可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曲解为“防疫至上”。

对于那些不合全局要求、方式简单粗暴、群众反映强烈的“层层加码”和“一刀切”,需要有畅通的发现问题与反馈问题的渠道,有高效便捷的督查、整改乃至问责手段。面对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杜绝“层层加码”,同样应当成为一条清晰、管用、有约束力的“红线”。

对“层层加码”进行纠治,不仅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平衡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总而言之,“动态清零”防的是病毒,而不是针对人。只有科学防疫、精准施策,避免让压力的“层层传导”异化为防疫的“层层加码”,才能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以最小代价获取疫情防控的胜利。

相关推荐

相关问答